南登崑(1927年1月—2022年12月21日),教授,男,漢族,祖籍江蘇省揚州市,中國現代康復醫學事業奠基人之一,康復醫學教育家。
194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7月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并以優異成績留院工作,1954年隨上海同濟醫院遷漢建院。歷任中南同濟醫學院(后更名為武漢醫學院、同濟醫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理療科副教授、主任醫師、教授,康復醫學科主任,WHO康復培訓與研究合作中心(武漢)主任,1984年至1988年任同濟醫科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院長。
他是全國高等醫藥院校統編教材《康復醫學》1-4版主編,還主編了《康復醫學科主治醫生500問》、《實用物理治療手冊》、《康復醫學的理論與實踐》、《實用康復醫學》等大型專著,組織譯編了大量世界衛生組織初、中級基層衛生工作者和康復工作者指導手冊等。
作為中國現代康復事業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國內康復醫學還處于相當落后的年代,就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及時捕捉到了學科發展的趨勢,于1984年在原同濟醫院理療科基礎上率先建立了國內最早的康復醫學科,并引領中國的物理醫學與康復向康復醫學轉型。同時,基于當時現代康復醫學專業人才極其匱乏的現狀,敏銳地抓住機遇,與方心讓先生領導的香港復康會合作,并爭取到WHO的大力支持,于1989年率先在國內開辦了一年制的“WHO康復醫師培訓班”,邀請國際康復專家前來授課,為中國現代康復醫學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專業骨干和領軍人才,完成了“十年千人計劃”WHO康復培訓項目,被稱為中國康復醫學界的“黃埔軍校”。這一創舉,點燃了中國現代康復醫學的星星之火,為中國現代康復醫學學科的發展乃至在今日世界康復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8年,為了表彰他為我國康復事業的杰出貢獻,中國康復醫學會向其頒發了“終身成就獎”。
曾先后擔任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康復醫學會電診斷專業委員會創會主任委員、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社區康復研究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曾任《中華理療雜志》、《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和《中國康復》等雜志主編。
2022年12月21日7時50分,南登崑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漢不幸逝世,享年96歲。
|